近日,山東巨野縣紀委通報了五起違反八項規(guī)定的案例。其中有一則是,2015年11月16日,巨野田橋鎮(zhèn)政府辦公室主任魏衍順到縣城了解蘋果價格,在某水果副食超市聊天時,魏衍順吃了一個蘋果沒交錢。隨后又進入另一家超市,老板送給魏衍順一個蘋果當樣品,沒有交錢。根據(jù)規(guī)定,縣紀委對魏衍順誡勉談話處理。
紀委通報違紀、腐敗案件,按理說收獲的都是雷動的掌聲。可在這則新聞之后,跟帖中卻吐槽聲一片,有人質(zhì)疑這是小題大作,有人批評當?shù)丶o委該管的不管,還有人說這是用高射炮打蚊子……
事實上,看到類似“官員吃拿商戶2個蘋果未交錢”“一腳油門的事”這樣的問題被地方紀委煞有介事地通報處理,但不少民眾身邊同類型、尤其是比這樣的問題更嚴重的情況,依然還沒有得到嚴肅處理,甚至被寬縱,包括問題官員神速復出、被處理的干部異地升遷?!白バ》糯蟆?,是公眾在面對“小腐”官員被通報新聞時最焦灼的情緒。并不是說,公眾同情被處理的違紀官員,而是希望能像處理小腐敗、小違紀那樣的高標準、嚴要求,嚴肅查處比他們更嚴重的違紀違法、不作為和亂作為。
八項規(guī)定的實施過程,伴隨著不少的觀望、疑問甚至抱怨。嚴打公款吃喝、公職人員違規(guī)違紀,可能比查處腐敗大案還要嚴峻、還要艱難。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在多個場合提及反腐的標本兼治問題,“當前要以治標為主,為治本贏得時間”。目前對小的、不那么起眼的違規(guī)違紀問題的嚴肅處理, 所遭遇到的某種同情,更說明反腐需要深入推進、催生制度化的監(jiān)督和制衡。對腐敗心生同情,甚至整個社會趨之若鶩,這正是需要制度化反腐予以根本性改良的社會土壤,也是超出個案價值的反腐真義。腐敗的事,沒有小事,對腐敗的“零容忍”會讓官不聊生,但卻一定是國民之福。(江永縣紀委 何龍)